楼阳生会见合成生物巨头刘修才背后:山西崛起有了新动能……

来源: 世界晋商网作者: 世界晋商网日期: 2020-12-25点击数: 9281

2020年12月22日,省委书记楼阳生与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修才等企业家举行工作会谈,就加强省企合作深入交流。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武,省领导罗清宇、李凤岐、王一新出席。

山西省如此高规格的会见,刘修才是什么人?凯赛生物又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开世界先河的合成生物专家

凯赛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全球首家利用生物技术大规模实施长链二元酸、生物丁醇、生物基戊二胺、生物基聚酰胺等多项革命性产业化技术的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纺织、医药、香料等多个领域,公司与杜邦、艾曼斯、赢创、诺和诺德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商务合作关系。

刘修才,正是凯赛生物的董事长和创始人。

1977年,刘修才参加高考,从一名生产队长成为中科大的学生,学习化工专业。大学毕业后,他去了美国留学,先是在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后来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做完了博士后研究。这些非凡的教育经历,为他日后在生物制造领域取得世界领先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1991 年至1994 年,他被美国山度士药物研究所聘为高级研究员、担任博士后导师,期间创立了美国海外最大华人专业团体“美中医药协会”,并担任首届理事长,为中美生物医药界的交流开创了先河。当时,刘修才所工作的实验室和瑞士研究所经常开展科研交流,而这个瑞士研究所曾诞生过两个诺奖得主,这两位得主的参评试验,刘修才都曾参与制作。

就是这样的刘修才,1994 年,受时任人大副委员长钱伟长和侨办主任廖晖的邀请,毅然回国创业。“当时钱伟长鼓励我们一批在各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华人华侨回国参与国家建设,我毅然选择了回国,想为国家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回国后,刘修才曾兼任北京大学博士后导师,并主导了多项生物化工重大项目的产业化开发,其中包括生物法维生素C 的产业化开发,直接导致生物法发酵生产维生素C 成本的大幅下降,全球维生素C 的生产迅速集中到中国。

1997年,刘修才在中关村创立了凯赛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开始了合成生物的研究。

多年的行业积累和研究,让他看到了未来“生物制造”取代“能源制造”的发展大势。当时,他毅然用250万元的巨款从中科院微生物所买下了长链二元酸的5个菌种。这个“长链二元酸” ,是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可以合成出尼龙、香料等高附加值的化学品。规模化生产后将取代“能源制造”巨大的市场。

玉米变尼龙的“神话”

传统工艺中,聚酰胺(即尼龙,一种合成纤维)只能通过化石原料合成,而刘修才和他的团队利用微生物中的天然催化剂——生物酶,能够把玉米等可再生生物质中丰富的糖类分解、转化、重组,生成戊二胺并与二元酸组合,再经过进一步聚合“变”成生物基聚酰胺。

“98年我去杜邦访问的时候聊到这个项目,他们告诉我,生物法是无法与化工法竞争的。我们当初研究这个生物法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看我们的笑话,觉得不可能实现,玉米怎么可能变成尼龙呢?”刘修才说,当时在国内,“生物代替化工”只是一种实验室的做法,生产线也是一片空白。

实际上,“生物替代化工”的难点不在于转化,而在于“纯化”,“生物做完之后,里面杂质特别多,而做高分子聚合的时候,又要求必须特别纯净,生物替代法当时就无法做到纯净,因此合成生物就做不出来。”

要知道,生物体本身复杂多样,它们虽然能生成化学法无法合成的特种化学材料,而且性能优越,但同时也会产生多种多样的代谢物,导致目标产物的收率太低。

“我当时纯粹从做技术员的好奇心和挑战性,决定试一试。”

“后来,我们用6个月就做出来了,效果比我想象的还好。我发明了一个过滤的技术,只让长链二元酸能过来,比它大的、比它小的都过不来。”

虽然从实验室做了出来,但是最终商业化让刘修才走了不少弯路,毕竟,一直在实验室工作的刘修才没有做过产业,也不懂得商业。

尤其是在创业初期寻找融资时,刘修才碰了不少壁。,“我找过很多投行,很多大基金,他们理都不理睬你,根本不相信你的说法,我也说服不了他们。”

后来,刘修才决定寻找懂行的专业投资,终于,2006年,他们拿到2600万美金的首轮融资,由全球首个专门投资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基金百奥威达领投。

资金的注入为“凯赛生物”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到2010年,凯赛生物的长链二元酸产品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5%,国际市场占有率接近50%。2016年,国际市场占有率达90%,一举超越美国。

在2009 年美国商务部调查报告《市场变化中的中国工业生物技术》中,凯赛生物是唯一被提及的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2011年,刘修才入选“世界上100名对生物能源最有影响的人物”,为我国生物法发酵生产维生素C的奠基人。

“以生物法实现原材料转化和应用,可以创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产业领域。”刘修才曾说。

2017年至2019年,凯赛生物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63亿元、17.57亿元和19.16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3.33亿元、4.66亿元和4.79亿元。凯赛生物实现了真正的盈利。

2020年8月,凯赛生物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上市当天发行价为133.45元,收盘市值为654亿元,当天市值就迎来了10以上的暴涨。

国海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凯赛生物是“该赛道里目前唯一一个实现从概念到团队组建、资金募集、技术突破、产品应用开发、产业化、市场开拓等整条产业链完全打通并实现盈利的生物制造企业。我们认为,公司是生物化工领域的龙头企业。

2020年,刘修才以111.4亿的财富,位列福布斯中国第370位。


合成生物学史上最大项目落户山西

2020年10月10日,凯赛生物与山西综改示范区签署项目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250亿元,分期建设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这一项目的实施将极大推动山西合成生物新材料的产业化布局,引领带动山西合成生物全产业链建设。

这次签约,被整个合成生物产业界和投资界以及山西政府视为重要的投资项目。刘修才则将该项目称为“合成生物学史上最大的项目”。

“合成生物学作为一个新的学科诞生,使得人类需要的物资将会以更加有效、更加环保的方式制造,从而颠覆传统化工行业,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最伟大的产业。”刘修才说,合成生物技术作为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新技术,是对传统化学合成法的颠覆,“这次选择和山西合作,主要是当地政府能够理解,也能够全方位的支持合成生物项目。”

“这是山西探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伟大创举。本次签约的合成生物材料项目,是合成生物学产业化的里程碑事件。感谢山西各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给我们创造了在全球率先实施合成生物材料大规模产业化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与简单的招商引资不同的是,山西省的产业培育计划强调集群培育。据公告,凯赛生物此次的对外投资协议中,“山西综改区管委会将负责同步招商引进生物基聚酰胺下游配套项目并同步配套以上项目的供配电、蒸汽、供水等基础设施。针对项目公司的融资需求,山西综改区管委会还将确保项目公司获得170亿银行贷款并指定担保单位为该银行贷款提供担保。”

而为了长期保持产业园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山西综改区管委会还与凯赛生物拟共建山西合成生物研究院。山西省、太原市和综改区三级政府将共同支持15亿元人民币资金,用于研发机构的建设和运营,研发机构由公司负责管理和运营。

山西综改区方面介绍,本次签约开工的“合成生物产业园”约占地11.43平方公里,其中一期用地约6.61平方公里。包含凯赛生物一期项目在内的产业园区一期投资约736亿元,合计总投资规模将近千亿元。全部建成投产之后,产值预计将达千亿元以上,作为主要原材料将消耗山西本地化工产品近100亿元。

山西对于凯赛生物和合成生物产业园区的支持建设力度,不可谓不大。

实际上,凯赛生物与山西渊源颇深。

早在2015年,凯赛生物就曾宣布,其单体及生物基聚酰胺扩张项目获得来自潞安集团的8.3亿元人民币新一轮融资。

公司上市前招股说明书显示,目前山西省财政厅和山西国资委通过山西科创城投、潞安集团合计持凯赛生物股份比例20.30%。

“他们一开始对我们这个合成生物项目也不了解,后来慢慢了解之后,不仅成了我们股东,现在还邀请我们到山西来投资。一个地方政府能够把合成生物当作产业来做,是很难得的。”刘修才说。

时任潞安集团董事长的李晋平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参与凯赛的创新项目, 潞安不仅将为这个项目投资, 同时也将为该项目的基础设施、原料供应以及下游产品提供配套投资,  这些和凯赛的新技术相结合将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

可以说,对凯赛生物,山西“早有布局”。

2019年10月,时任山西省长楼阳生亲自与凯赛生物董事长刘修才在太原进行工作会谈,副省长王一新参加。足见山西对凯赛生物的重视和“厚望”。

而在今年两会期间,山西代表团的一项关于支持设立 “山西合成生物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自贸区”的又涉及凯赛生物。

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

当前,山西已进入产业化实施阶段,走在了全国最前列。

凯赛生物在全球率先开展合成生物学制造新材料技术研究,并实现了产业化重大突破。为尽快将技术优勢转化为产业优势,山西将依托凯赛打造一个领先全球的千亿级生物基绿色新材料产业集群。

此举,将有力推动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推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尽快破题,形成有助于中部地区崛起的标志性战略新兴产业增长极。

据介绍,生物基聚酰胺系列产品在高端纺织、电子电器、汽车轻量化等领域,具有近万亿元的应用市场。

凯赛生物和山西合成生物产业园区,或许会成为山西崛起的新动力。